首页 >>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 行业之声:2022年两会中的物业提案盘点
详细内容

行业之声:2022年两会中的物业提案盘点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2022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

微信图片_20220322155746.png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战胜了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一年一度的“两会”与物业管理相关的话题备受关注,这届业内外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提了哪些与行业相关的建议和提案?

两会物业提案

01、破解“企业服务质量”焦点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社市委常委管学斌的提案认为,“物业服务”已经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不可忽视的全国性社会问题。建议:政府、企业要各司其责,加强责任监督,积极破解“企业服务质量”这一矛盾焦点问题。他认为,改变当前物业服务业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理顺物业管理关系,“企业”的服务质量是物业服务矛盾的焦点。政府、企业要各施其责,加强责任监督。解决的方向建议为:提高管理级别;修订管理职能;制定监督机制;抓好“企业”管理,避免三不管;真正落实“企业”评价机制。

02、强化业主权益保护的建议

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出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强化业主权益保护的建议。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的物业管理立法工作比较滞后,自2003年以来,长期是以《物业管理条例》的形式进行规范。虽然2007年、2016年、2018年三次进行了修订,但从实践来看,依然没有能够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立法价值取向——物业服务企业相对强势、业委会运行监督难、业主维权难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胡成中认为,在民法典出台后,应秉承法典精神,尽快启动《物业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突出业主权益保护的导向,彻底扭转物业服务企业以“小区管理者”自居的不合理现象,严格限制物业服务企业“坐地起价”等行为,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运行监督,封堵常见的侵害业主权益的制度漏洞,降低业主行使监督权、罢免权等权利的门槛。

03、建立透明统一的物业管理收费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市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张智龙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透明统一的物业管理收费制度,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等,畅通联络沟通渠道,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同时增强业主对物业管理有偿服务的认知程度,提高契约意识和法治意识,推进物业费用收缴和提高物业服务水平良性联动。

04、从物业视角解决养老服务模式问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面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深度老龄化问题,基于近年来部分物业企业在养老服务模式上的初步探索尝试,张近东从物业服务视角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张近东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基金,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政府投入精准化水平,做好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公开和政策指引,进一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推动“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承担费用、物业企业实施”的养老服务模式。

05、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小区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龙安提交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能城市的建议,以满足市民对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养老等基本民生保障迫切需求为导向,加大智能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投入,推动公共设施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等一批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提供物业管理功能、拼车、租房、快递物流、电商购物等高效、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各地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能城市,精要在于不单是利用各种科技或实体基建,而是通过科技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素。

06、加快商业物业资产证券化

作为十一届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常委、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围绕商业物业资产证券化等议题提交了《关于加快商业物业资产证券化,为促内需、稳就业作贡献的提案》。沈国军表示,近两年,受线上消费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众多购物中心、酒店和写字楼等商业不动产纷纷以被动降租来抵御风险。同时,不少商业综合体通过加强线上促销、直播带货以及推行夜市经济等方式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实现了逆势崛起,运营管理能力强的权益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